谢谢你们帮我找回了自己
08-27
59岁的贾先生曾经是能舞健谈的“活跃人物”,经常组织单位和社会团体的文娱活动。然而,从去年开始,贾先生却像是变了一个人,不爱说话,不敢不出门,甚至睡眠也成了大问题。在辽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二科,医生诊断贾先生为轻度抑郁发作。一个月的药物治疗,配合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,医护人员帮助贾先生找回了自己。
不敢出门“活跃人物”突然“静音”了
59岁的贾先生年轻的时候擅长跳蒙古舞、新疆舞,是单位里的文艺骨干。不仅组织单位里的文体活动,还经常在社会团体中组织演出活动。虽然已近退休年龄,但是贾先生身材却保持得非常匀称。
三年前,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,贾先生搬进了郊区的父母家中居住。每天除了工作以外,一个人担起了照顾父母的的全部职责。
母亲生活基本可以自理,但父亲因为视力的问题,基本不能下床活动。每天洗衣做饭,给父亲按摩、洗澡、烫脚……贾先生忙得不可开交。因为照顾父母,他不得不推掉所有应酬,也没有时间参加社会团体活动。
每每有朋友打电话邀他参加活动,他都是婉言拒绝。“咋了,怎么突然‘静音’了呢?”朋友一开始打趣他,慢慢地也不再联系他了。
最近一年,贾先生与外界基本失去了联系。在家里也变得越来越沉默,不仅与父母很少沟通,亲戚到家里串门,他也不爱吱声。甚至不敢在人多的时间出门,总是一早匆匆出门买菜回家,一呆就是一天。到了晚上,他无法按时睡觉,处于严重失眠的状态。为此,贾先生异常苦恼,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。
“贴身”扰闹医护 她们依然微笑服务
在外地居住的姐姐回到辽阳探望父母,发现弟弟贾先生像是变了一个人,心急如焚。姐姐认为弟弟出了心理问题,必须及时纠正,否则可能发生不可挽回的悲剧。“弟弟,今天我带着你去商场买一件新衣服。”姐姐一家哄着贾先生出门了,直接将车开到了辽阳市第四人民医院。
在辽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门诊,心理专家了解了贾先生的情况,建议其进行住院治疗。贾先生在家人的陪同下,住进了心理二科病房。
刚到病房时,贾先生非常抗拒,他嚷叫着要离开医院。科室护士长汪霞和科室主任李海杰特意给贾先生腾出了病房。李海杰主任和经治医生耿小婷走到床前,询问贾先生的需求,安抚他的情绪。
一开始,贾先生情绪特别紧张,没一会儿,他便从病房里走出来,来到医生办公室,坐在门口的椅子上,一坐就是一上午、一下午,他甚至走到医生和护士的身旁,不停地询问各种问题,影响医护人员办公、接待其他患者。“那几天,我一直在干扰他们工作,但却没有一个人指责、批评我,总是耐心地听我说话,微笑着解答我的疑问。”住院第三天,贾先生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。
住院一月医护帮他找回自己
医护人员根据贾先生的病情给予了药物调整治疗,并给予关心、理解、尊重、支持的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,贾先生逐步树立了自信心,慢慢地独立起来。
李海杰主任还鼓励贾先生积极开展自我探索、自我成长的实践活动,以改变对周围的认知。贾先生从一开始远远地看着周围的其他病房的患者;到可以从其他患者身边走过;如今,他已经很轻松地与其他患者交流,他完成了一次自我提升的飞跃。
心理二科白班护士赵津萌负责带领科室患者跳舞,锻炼身体。舞蹈原本对于贾先生来说是强项,可他却迟迟不愿加入其中。知道贾先生是缺乏勇气,赵津萌想到用请教贾先生的方法,帮他树立自信。“您帮我们看一看,这个舞蹈动作编排上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。”到了跳舞的时间,赵津萌特意邀请贾先生观看。在舞蹈歌曲中,贾先生逐渐释放了自己,很快成为队伍里的佼佼者。不仅如此,他还带领其他患者跳自己编排的舞蹈,参与活动的热情十分高涨,这也让医护人员和贾先生的家人都倍感欣慰。
帮助贾先生解除对周围环境和其他患者恐惧心理的同时,医生展开了对其失眠问题的攻坚。夜班护士叶丽媛、严婷芳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。观察睡眠情况、给予心理护理治疗。“不管时间多晚她们总是不厌其烦地解决我的疑问。”贾先生说,他非常感谢医护人员帮他重获新生。现在,他已经恢复了生活的信心,找回了原来的自己。他特意写了一封表扬信送到了医院监察室,给心理二科的医护人员点赞。
辽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二科主任李海杰表示,贾先生的情况属于轻度抑郁发作,与生活环境、心理因素等有直接的关系。一般生活压力大、生活环境比较单一、自我承受能力差、自我调节不好的人更容易患此类疾病。贾先生的情况完全可以达到临床康复的效果。
李海杰提醒市民,在生活中,要注意自我减压,安排好工作和生活的节奏,同时还要给自己留一些空间和空余时间,做自己喜欢的事儿,发挥自己特长的优势,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。如果出现失眠、烦躁等抑郁情绪,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心理科诊治,尽早拥抱新的生活。
自己,先生,心理,患者,父母,医护人员,医生,二科,时间
医院新闻
暂无数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