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园地
双十一“保肢”指南——灵魂大拷问:怎么才能少买没用的东西?
11-05
接到这个写作任务的时候,我正在浏览自己的购物车。
大双十一的,还让不让人痛痛快快的花钱了?公众号的文章都在种草,预售款已经付掉了,然后告诉你这些都没用?!这还是人吗?港真,即使不会彻夜熬红眼的等着前半个小时或1个小时的“真·半价优惠”,多少也会买一些“以示”对这个标志性的“全(网)民购物狂欢节”的“尊敬”啊!真的什么也不买,会不会太不合群了啊?
但是看着为了算优惠抢半价一把一把掉的头发,以及还没有消耗完的去年双十一囤货,内心也是崩溃的!痛定思痛,还得控制自己,少买没用的东西。
怎么判断这个东西有没有用呢?
有三个问题需要问自己。
/
1
/
我想要的究竟是什么?
健美的身材?丰富的学识?优雅的谈吐?广博的见识?还是瑜伽课、图书、网课?买它是实现“想要”的唯一路径吗?还有没有更优解?
发生购买行为之前,丰富的营销手段会蒙蔽我们的大脑,比如请体育明星为健身器材做广告,请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保养的明星为美容产品代言,让它们看起来是等价的。但实际买回来才发现,理想和现实差距有点远。多少人买了健身卡,依然没有好身材。买了很多书,一本都没有时间看。如果是这样,你买的那些东西就只是“焦虑”,对身材的焦虑、对学识的焦虑,通过购买行为,从大脑中转移到了客观空间,更看得见摸得着了而已。这些焦虑不会凭空产生,也不会凭空消失,但一来一回,钱没了,仿佛掉进了一个黑洞。购买行为只是焦虑的搬运工。但大脑有个神奇的机制,你只要想象你完成的样子,它就自我满足了,所以在买到那一刻,你的大脑就会骗你,一切已经发生了。
我希望人家高看我一眼,我希望获得高高在上的地位,我要比邻居过得好。俗话说“人靠衣装马靠鞍”,穿着考究确实容易引发人的“认知偏见”,从而获得更高的社会评价或者待遇。在我们年轻的时候,特别需要融入群体,得到他人的认可,最方便快捷的方式就是“假装”我们有相似的生活。所以很多希望走捷径的青年朋友就陷入了“校园贷”“套路贷”的陷阱。然而“社会比较”是我们认清自己位置不可或缺的过程,比较可以,重点在于不要陷入金钱的盲目“攀”比。早年有郭美美和红十字会,近年有奔驰大G停放故宫事件,都是活生生的负面例子。
/
2
/
我是不是对消费这个行为上瘾?
消费行为真的会“上瘾”。社会心理学家对购物者的研究发现,当天购买东西越多的被试解题任务放弃的越快。这说明消费行为会降低自制力。这是为什么呢?因为购物时的频繁抉择,会导致意志力资源迅速消耗,而意志力的缺少会导致更多的非理性行为。简单说就是:买的越多越控制不住想买。
消费还会自我升级。为了配套而不断产生的消费“需求”,就像打开的潘多拉魔盒。很多“想要”被广告包装成“需要”的样子植入了我们的脑子。比如,好不容易买到一件漂亮上衣,发现没有裤子配,买了裤子没有上衣配,然后子子孙孙无穷匮也,最终挪走了钱包里的存款大山。
消费具有“情绪价值”。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,消费行为也被赋予了更多的除了满足基本需求以外的功能,例如跟男朋友一样的“情绪价值”。比如很多人购买盲盒就为了买“惊喜”,很多人追IP需要的就是一份“陪伴感”,感怀年轻的自己。生活节奏的加快,很多人都在挣钱路上疲于奔命,只有花钱的时候才能感到“爱自己”,购物节正好给了我们一个“正当”的理由。网购让消费行为超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,更方便快捷,随时随地,因此也更容易沉迷。
大多数消费行为都带有“冲动”的特点。这个动因可能是之前提到的焦虑,也可能就是为了快乐。我们会经历一个“种草—拔草—醒悟”的心理过程,这个过程甚至不需要经过大脑的高级皮层,直接通过情绪触发。这类消费如何避免呢?避免不了,冲动就是人类本性中的一部分,但通常都是自限性的,随着频率增加,会产生厌倦,进而行为减少。冲动购物也不都是坏事,万一你冲动购买的艺术品未来升值了呢?而且很多产业,比如KTV,夜店,电影,奶茶店,游乐场靠的就是这样的商业模式赚钱的,而这些行业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可能性。
此外,需要警惕成瘾性消费。有些消费品,具有直接激活大脑里的“多巴胺奖赏通路”的魔力,让人产生强烈的“爽”感,比如烟草、酒精、网络游戏。激活方式越简单越直接,越容易产生“饥渴”感,越容易激发不理智的寻求行为。最典型且极端的例子就是精神活性物质(如毒品、酒精等)的使用,在临床工作中,经常遇到长期饮酒者在对抗戒酒行动的过程中,出现喝医用酒精解“燃眉之急”的情况。因此,成瘾行为具有以下特点:1.渴求、2.耐受、3.戒断反应。
一旦发现自己对某些商品出现朝思暮想非你不可的渴望,并且不顾人身财产、重要社会关系的安全去寻求,需要的越来越多,并且长时间得不到就精神萎靡,暴躁易怒,坐立不安。那么你遇见的恐怕不是“真爱”,而是“真·有瘾”。这是一种会让大脑在生理层面产生变化的过程,并不受人意志力的支配。
因此,无论何种行为,如果对健康和人际关系造成了严重损害,把账号、钱包、购物车托管给可靠的人,尽快寻求心理咨询或者精神专科的帮助吧!至于钱财,乃身外之物,可以通过报警寻求解决。
/
3
/
还有没有其他的成本?
营销和广告业的发展,为商家努力争取到我们的注意力和时间,当然还提供了很多有效的工具,都是从“人性”出发 ,让人防不胜防。一个很简单的道理,你看快手的时候不会同时看抖音,一段时间用来刷淘宝就不能用来跑步了,一块空地用来储存卫生纸洗衣液就不能用来布置读书角了。消费行为的代价除了金钱,还有背后隐含的时间、空间等其他成本。
有的人为了满足消费欲望,还到处举债欠钱,额外增加了人际成本。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,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。值得注意的是,时间不会贬值,但人民币会通货膨胀,省钱可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节约。减少日常消费过程中的时间和注意力投入,比精打细算抢优惠券省钱更有意义。年轻的朋友,除非你的时间无法创造更多的价值,否则年纪轻轻,却无心学习(不是指去学校上学),欢迎来到精神科或者心理门诊咨询,看一看问题出在了哪里。
双十一从2009年开始,当时的销售额有0.5亿,2020年双十一的销售额是4000+亿。不知不觉,我们就从点灯熬油半夜“薅羊毛”的利剪,变成了被“预付上链接”收割的韭菜。消费的行为是人性的反应,到底做一把纠结的利剪,还是一颗快乐的韭菜?这是个哲学问题。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郭德纲曾经说过“人不能跟人性作斗争”。只要不欠钱、不犯法、不伤人、不害己,想怎么办都随你,不要压抑自己的天性!毕竟,跟恋爱、妻贤子孝、升职加薪、减肥成功相比,还有什么快乐能比购物带来的快乐更简单、高效、直接、方便呢?
最后,预祝大家双十一买的快乐有用又健康!
健康园地
2023-08-24
2023-07-24
2023-06-05
2023-05-31
2021-11-09
2021-11-05
2021-11-03
2021-10-29
2021-10-27
2021-09-19